星雲計畫與3大資源的差異

與家總專線、出院準備、長照2.0有何不同?這篇讓你一次看懂

文/星雲計畫

「我已經申請1966了,還需要星雲計畫嗎?」

「我剛出院有安排個管師,還能申請這個嗎?」

「不是還有家庭照顧者總會的專線?有什麼不一樣?」

這些是我們在第一線最常被案家問到的問題。

隨著台灣長照政策與照顧者支持制度日漸健全,資源逐漸豐富。但對於剛進入照顧角色,或仍在混亂中掙扎的家庭來說,反而更容易感到資訊雜亂、難以判斷「我要找誰幫忙?」、「我可以用什麼資源?」

這篇文章的目的,就是要釐清星雲計畫與3個常見資源的差異與互補性,幫助您更認識這項資源是什麼、更知道何時可以介紹星雲計畫給個案。

🌟什麼是星雲計畫?

星雲計畫是由《愛長照》發起、多間企業單位共同支持的免費照顧者陪伴服務,針對「有照顧壓力與困擾,但還沒找到明確方向的照顧者」,提供長達30天的LINE視訊陪伴、照顧計畫共擬、照顧資訊與資源整合、實用照顧工具箱等支持。

星雲計畫的特色是:從「照顧者」出發,不講證明、不設門檻,只問「你最近照顧,哪裡卡住了?」、「照顧時心裡有浮出什麼心聲嗎?」


🌟星雲計畫與其他資源差異

1. 家庭照顧者關懷專線

這是一支非常重要的全國性專線,提供情緒傾聽、初步資源建議與轉介,適合在焦慮、迷惘、無人可談時先打電話求助,是「短期支持、單次協談」的模式,如照顧者需要更深入的照顧安排分析、與家人協調方法或資源使用評估,這部分會交由其他單位接續,或轉由家照據點支持方案、提供偏向心理需求的協談。

💡星雲計畫適合接手:當照顧者傾訴完之後,開始想要「做點什麼」的那個時候。

2. 長照2.0服務(1966)

1966 是政府的長照專線,是以「被照顧者」為中心的政策,重點是「給付」與「服務使用安排」,致電申請後由照顧管理專員到府評估,依被照顧者的失能程度安排合適的長照服務,如:居家服務、喘息、輔具、日照等,是非常實用的資源。

而實際照顧者也時常遇到:

  • 不知道怎麼跟長照說自己需要什麼
  • 服務申請通過,但家人不配合
  • 照顧壓力仍然沒有減少

💡星雲計畫可以幫忙:與照顧者在申請前後理清想法、釐清資源使用策略、設想照顧分工與情緒出口,幫忙案家順利使用長照服務。

3. 出院準備服務

當病人即將出院時,醫院的出院準備團隊(社工、護理師、個管師等)會協助安排轉介到長照系統,或提供病後照顧建議、資源連結與輔具使用建議,對於病情急轉直下,或手術後的新照顧情境非常關鍵,確保照顧不會「一回家就手足無措」。

這些評估多集中在「醫療照顧」與「立即安排」,而照顧者心情的變化、對照顧角色的適應與家中溝通困境,往往難有時間深入處理。

💡星雲計畫可以補上這一段:在案家即將出院,一時慌亂不知道找誰、該談什麼時,又或是當已經辦好出院、人回到家,開始煩惱接下來怎麼安排、要不要找外勞、媽媽說不想裝鼻胃管等等,這時就是適合我們陪案家想清楚的時候。

broken image

📍那些「你無法幫忙的、放不下心的」,現在多了新方向!

如果你是照顧服務員、社工師、照管師、關懷訪員、醫院個管師,你的時間有限、角色任務清楚,那些「不符合政策、講完又回來、你知道他壓力很大,但沒有時間陪他細談」的個案,請交給我們。

星雲計畫就是設計來補位的。我們不會取代長照、不會干擾醫療、不會與社福資源衝突,我們只做一件事:由一位照顧管家,陪照顧者,走過最混亂的30天,以及長期的訊息陪伴。

👉 傳星雲計畫問卷給照顧填寫:https://reurl.cc/QY08G2

broken image

👉 邀請照顧者加入星雲計畫Line:https://lin.ee/rgGOeJB

broken image